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怀念母亲》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描写对祖国母亲魂牵梦萦的句子。
2、、品味揣摩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品味揣摩,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的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之情。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著名学者季羡林的文章里,对母亲也有着独特的解释。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对课文已有了初步了解,课文以怀念母亲为题,写了哪两个母亲?(板书:亲生母亲、祖国母亲)他对这两个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板书: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
3、引入:看来大家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非常扎实,这节课我
们在学习时要用心体会作者对两位母亲的崇高敬意与真挚爱慕。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揣摩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
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之情。
三:自学指导
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作者怀念亲生母亲?并用——画
出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从关键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找出课文中描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用~~~画出来
读一读,小组内交流一下感受。
四:先学环节
1、学生按照自学指导自学。
2、教师巡视指导。
五:后教环节
学生汇报交流。
1、品思母之情
(1)课件: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
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生:我从这几句话中体会到作者失去母亲很伤心、难过。
师:你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到的?
生:从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中体会到的。
过渡:是呀,最亲最近的人永远离开了自己,再也见不到她慈祥的面容,
怎能不让人悲痛欲绝呢?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痛苦不堪?
生:因为作者的愿望没有实现。
师:作者的愿望是什么?请看资料,我相信会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他当
时的心情。(出示课件)
生:我从中体会到作者非常遗憾与后悔。
师:母亲是带着遗憾、带着不舍,离开这个世界,也离开了自己的孩子,
一想起这些,作者真是心如刀绞。
(2)课件: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tíng)根的孤寂的小
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生汇报体会
(3)出示句子: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
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生谈体会。
引导: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怎样的?
过渡: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1935年,作者留学德国,远在异国他乡,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国母亲)
2、品思国之情
过渡: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1935年,作者留学德国,远在异国他乡,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国母亲)
出示句子: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
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生:从中体会到非常思念祖国。
引导: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
生回答
引导:凄凉和甜蜜在这里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3、拓展延伸:
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如 摘录日记,摘录文章来表达思想感情等)
4、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
《我的中国心》,震撼了所有人,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5、下面让我们深情地朗诵这首《我的中国心》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写一写:把最想对亲生母亲或者祖国母亲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
怀念母亲
亲生母亲=祖国母亲
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
悲痛凄凉又甜蜜
遗憾
后悔
第二篇:怀念母亲教案五年级上册《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描写对祖国母亲魂牵梦萦的句子。
2、品味揣摩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之情。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品味揣摩,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的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自学提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著名的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文章里,对母亲也有着别样的思念。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齐读课题。
指读词语:寝不安席怅望灰天心潮腾涌凄凉沮丧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对课文已有了初步了解,课文以怀念母亲为题,写了哪两个母亲?(板书:亲生母亲、祖国母亲)
他对这两个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板书: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
3、引入:看来大家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非常扎实,这节课我们在学习时要用心体会作者对两位母亲的崇高敬意与真挚的爱慕之情。
二、自学课文,深入体会
1、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作者怀念亲生母亲?并用——画出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从关键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找出课文中描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用~~~画出来读一读,小组内交流一下感受。
2、学生按照自学指导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集体交流,分析关键语句中所体现的情感
学生汇报交流。
1 ……此处隐藏3384个字……入了关于季羡林老先生对母亲的回忆的相关资料《永久的悔》,《追梦》,使学生置身文本情景,感受语言文字背后作者深沉的情感因素,这样,既充实了学生的认识,又加深了对作品情感的体会。
第五篇:怀念母亲教案第六课 《怀念母亲》总课时 2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3.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感受思母与思国之情。 三、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
2、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检查读书情况。注意正音:廷是后鼻音,怅是翘舌音,寝和频都是前鼻音。
3.作者介绍。
4.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5.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6.对词语的理解。
真挚:(感情)真诚恳切。文中指作者对自己的母亲和祖国都怀着同样的敬意和真诚的爱意。在作者心目中,两位母亲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 弃养:婉辞,指父母死亡。
寝不安席:无法安然入睡。文中指作者因为母亲的突然去世,心中感到无比悔恨,脑海中一直浮现着母亲的样子,在不断自责和愧疚中无法正常入眠。
终天之恨:终身的遗恨。文中指作者因为失去了母亲,而感到终身遗恨。 薄暗:昏暗。文中指黄昏时候,夜幕逐渐降临,天地间一片朦胧、昏暗。 沮丧:灰心失望。文中指房东太太一直期待着儿子归来,儿子却迟迟未归,心里有种失落感。从中可见母亲对孩子的牵挂,体现了母亲的爱。
思潮起伏: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文中指作者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心里感到落寞无依,脑海中一直盘旋着祖国的影子,回忆着在故国的亲人和朋友,各种念头此起彼伏,不断涌现在脑海中。
心潮腾涌:心情跳跃、涌动。文中指作者想到自己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心情非常激动,恨不得立刻回到她们身边去,不想在国外停留。 三、作业布置
1.熟记生字、词语。 2.读课文。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二、(来自好范 文网:wwW.)教学重难点
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复习
感情朗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
(一)品读思母之情。
1.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分析:这里写出了“我”失去母亲之后的伤心、痛苦和悔恨,文章通过这些描写写出了“我”对母亲的深情。为理解对祖国母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2、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分析:“怅望灰天”,惆怅地望着天空。由于作者长期在外求学,留在母亲身边的时候不多,必然对母亲的音容笑貌记忆不深,对母亲的怀念更多的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因此尽管作者想努力回想母亲的容颜,但无奈模糊不清,只能尽力地怀念,不断地回想。 (二)品读思国之情。
1.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分析:“频来入梦” 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到梦中来。作者身居异国他乡,心中无限思念祖国,心中不断涌现祖国的身影,不断回想起故国的生活、故国的亲人。句子中一个“也”字很巧妙地将祖国与母亲联系起来,可见在作者心目中两者的确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
2.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分析:“凄凉”,寂寞冷落,凄惨。作者身在异国小城,心中十分忧愁;但是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怀念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
3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呢?生再读课文,找出句子。
(对自己的母亲: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
对祖国母亲: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惶惶
不可终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三、归纳中心思想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这为阐述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爱铺垫了感情基调;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这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四、作业布置
1.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搜集关于爱国方面的歌曲、散文。 四、教学反思:
推荐更多文章:怀念母亲教案
怀念母亲-教案
怀念母亲教案、说课
怀念母亲教案
第六课《怀念母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