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脱贫攻坚难度分析

时间:2024-04-20 00:15:57
脱贫攻坚难度分析[本文共1070字]

一、村级财政收入薄弱,带动作用不明显。一些贫困村集体经济普遍乏力,村级财政收入有限,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投入不足,村容村貌落后,即使大兴土木,修路、建设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普遍存在负债现象,发展难度大。

二、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要、靠”思想较为严重。贫困对象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思想封闭保守,即使有发展意愿,但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只等 “输血”、不会“造血”, 反正有政府兜底思想严重,天天吵着闹着要吃低保,要政府扶持。

三、帮扶工作不够平衡,没有同步发展。帮扶单位因职能职责不同,领导重视程度不一,有的帮扶力度大,有的帮扶力度小,因人施策少,帮扶工作作用发挥差异较大。

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都是些疑难杂症、难啃的硬骨头。笔者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做起。

一、经济上,以村集体发展带动贫困对象增收。贫困无定式,脱贫攻坚不仅要精准施策,同时更要积极落实党中央的各项政策和精准脱贫攻坚政策。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贫困村的帮扶,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基层基础建设,从交通、水利、电力等其他方面入手,着力解决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贫困问题,进而使得脱贫攻坚工作上升一个新高度。发展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大胆尝试,创新模式,动员群众参与,利益联结共促发展。村集体产业壮大了,村民也富了,不仅能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能解决贫困劳动地就地就业问题。

二、政策上,不养“懒汉,让“懒汉”先“脱懒”。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决战时刻,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逐渐浮上水面,成为阻碍扶贫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的“硬骨头”,对于扶贫干部来说也是大难题、大考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干部,要勤下基层,多调研,分析原因,制定计划,尽力做到对症下药,帮助“懒汉”打开心结,摒弃“速效”思想,坚定其滴水穿石信念,想方设法解决“懒”的问题,管“懒汉”不“养懒汉”,但不是不管“懒汉”,就像一些基层干部所说的:有没有真的扶不起来的?有,但这种人毕竟是极少数的。这就要求战斗在扶贫第一线的党员干部想法设法把脱贫路上的这部分“懒汉”管起来,以百倍的耐心细心,以切合实际的科学方法,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让贫困对象转变观念,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扭转面对扶贫“反正有国家兜底”“那些干部比我们还要急”的“等靠要”消极心态,积极投入战斗一线,将扶贫工作深入每一个人心中,树立“我要脱贫”的正确观念。

三、文化上,固本培元,解决“精神贫困”。数千万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贫困,分为物质贫困及精神贫困,物质贫困可以通过各类政策的帮扶去解决问题,但精神贫困,只能通过扶贫干部耐心开导,贫困户自身思想上的改化。从而,改变骨子里的懒惰,厚植精神力量之钙。要从提升文化扶贫合力着手,推进文化自信、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旅游,吸收乡土素材,通过文化演出,小品、农村大舞台,体育活动等形式,多角度、多范围的激励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自力更生精神,树立战胜贫困的信心,艰苦奋斗,辛勤劳作,通过自身努力,全力跟上全国人民奔小康的步伐。

《脱贫攻坚难度分析[本文共107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