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读《我这样教数学》有感4篇

时间:2023-12-14 20:25:51
读《我这样教数学》有感4篇[本文共3903字]

几年前我有幸在通辽市铁路二小听了华应龙老师的一节观摩课及讲座,在主持人介绍华老师时,我了解到华老师是全国特级教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先后出版了《我这样教数学》、《我就是数学》、《个性化备课经验》等著作。华老师讲授的是“我不是笨小孩”,在整堂课中,华老师通过“投石问路”的方法,让学生知道,遇到不会的,等是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投”才是唯一的办法,要大胆的去尝试,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子。这种教育教学理念,让我茅塞顿悟,反思了很多,需要进步的也很多。而后我拜读了《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

书中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在授课中用跟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方法吸引学生,让学生体会、经历每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在过程中找到乐趣。

“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只有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会学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幸福”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在华老师的12个课例里,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无论是引课导语、课堂小结、还是习题的设计,字里行间透着如何对待生活、对待自己、对待人生,积极的去面对错误。正如书中所说:“教育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可能性”,一切奇迹都可能在课堂上发生,其背后的哲理是:人,尤其是儿童,就是一种创造性、超越性存在。”

读《我这样教数学》有感2

暑假里,我读的是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该书详细地记录了华老师的12个精典的课例“角的度量”、“多位数减法练习课”、“中括号”、“长方体的认识”、“百分数的认识”……等把我们带入了数学的神秘神奇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世界里。每个例子都配以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及专家评析,让人亲历专家的精品课是如何雕琢出来的。书中既有华老师的教,也有专家对他执教的课的评;既有他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读完后我的内心油然生起一股感慨与敬意之情。

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一、 精彩的课堂评价语言

我们平常的评价语言停留在“你真聪明”、“你真棒”等。在12节课中,华老师的精彩语言随处可见,下面我摘录一些与大家分享。

“呦,真会动脑子,虽然没学过,有的人还真量对了,有的人虽然不会,但在动脑子,我觉得也挺好的。小伙子,带你的量角器,到投影这儿来,把你的方法展示一下。”

“还没学,不会很正常,但敢于尝试,值得表扬。我提议大家为这样敢于尝试的精神鼓掌!”

“我想刚才举手的人和笑的人跟她想的是一样的。佩服!不过,我觉得要感谢这位同学,是他画的角提醒了我们。”

“如果有一双数学的眼睛,我们就能在量角器上看到若干大小不同的角。那以怎么用量角器来量角呢?想一想”

“如果你是量角器的话,你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好不好?”“有的问题华老师也不怎么清楚。”

“那是怪华老师没有给大家更多的时间。”……

二、别致的教学设计

在他的课堂上,常常能看到“与众不同”的教学设计。我印象最深的是 “角的度量”这节课。如在教学《角的度量》这一课时,华老师首先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的情境。上课前华老师做了一个有心人:一开始,他认真地搜索了生活中的角,但发现都不需要度量的,因为大多数都是直角。后来,他发现衣柜里衣领的角千差万别,进而发现牙刷也有非常讲究的角,椅子靠背向后倾斜形成一定的角……经过反复搜寻、思考和讨论,最后选取了“滑滑梯”这样既有趣又能引发学生学习需求的情境作为课题的引入。而情境中三个不同倾斜度的滑梯,既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又体现出角的大小的作用,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角的大小是影响下滑速度(即刺激的程度)的重要因素。虽然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但现实中的滑梯几乎都是标准的、安全的`,学生没有思维上的对比和冲突,就不会有意识的去思考下滑速度与角的大小之间存在本质联系。“滑梯的角度多大才算合适?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度量角的大小了。”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愿望和需求,“像呼吸一样自然”地被激发了。接下来教师创设了一连串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在量角器上找角,在纸制量角器上画角,用量角器量角;然后通过应用情境:谁放的风筝高?椅子的靠背多弯舒服?在哪个位置射门进球率高?……体会量角的作用。正是在这样一种探究、质疑、推测的数学学习氛围中,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像呼吸一样自然”地被习得和掌握了。

有位专家评价道:“华应龙对数学操作活动别出心裁的设计与指导,对学生思维的有层次的开发,对探究体验数学的本质、方法和数学学习过程的把握,对数学史料的灵活驾驭,以及在教中巧妙渗透情感、价值观的做法,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的思考”。是啊,我们每位热爱教育的工作者都应该认真地思考。而思考需要坚持,坚持必定有收获。正如华老师的体会是:要想从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里所说的第二境界突破到第三境界,需要的就是坚持思考、坚持创新。因为“创新思维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对每个问题进行长时间的反复思考”,当你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就会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第三境界了。到了这样的境界,你也会说出“我是这样教的”,别人在听完你的课后,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我怎么没想到”的。

借用华老师的一段话结尾华:“世界上的事物总是意想不到地存着微妙的联系,关键是发现那份联系是件不容易的事”、“只有当你深爱着这片大地,真爱着生活、挚爱着数学,你才会多情善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才能看到更多的生活中的美丽,才能看到感动我们的数学”、“我上出了一些专家认可的课,有人说我‘勤奋’、‘刻苦’,其实我自己不认为是‘勤奋’、‘刻苦’,我是在享受幸福,享受自己的全情投入,享受数学对我的青睐有加,享受生活对我的‘无微不至’”。

读《我这样教数学》有感3

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这本书籍是开学初到图书室精心挑选的一本好书籍,书名是华应龙的《我这样教数学》。说到书籍我校教科室朱主任每次都在会上说到,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教师们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我们作为教师要活到老学到老,只有多读书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吸取各种各样知识的经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目标 。

最近我一直在认真地拜读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的这本书,从中吸取他课前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 整本书来看给我的感觉就是华老师勤奋好学。找到俗语自己的数学教学方法,有独特的色彩和光亮,有丰富而深层的意蕴。我认为最成功的就是他把学生真正推到教学的核心地位,“让学生像呼吸一样自由。”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只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学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幸福。华老师的数学课,学生兴奋,有激情,思维活跃,有创见。教学中体现着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验,注重学生的自主讨论和活动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这本书展示了华老师的12节数学课,以及与这些课有关的课堂教学实录、课前慎思、课后反思与专家评价。看了这些课,马上想到了老师们说了千百遍的一个话题,要上好一堂课应做到什么样的特点。我觉得对课的评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没有固定的标准。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理解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我认为好的数学课是学生感兴趣的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喜欢学习数学和在数学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往往是对数学感兴趣开始的。好的数学课不避违出现差错;好的数学课是引发人思考的课;好的数学课要体现数学的本质;好的数学课时自然流露的课。数学的自然不能脱离教学的总目标,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是自然的、流畅的。在华老师的这本书中,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教师学习、研究和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今后,我将会把华老师的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将不断的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追寻好的数学课,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读《我这样教数学》有感4

华应龙教授在我的眼中就是数学教育界的泰斗,一直是我崇拜的偶像,曾有幸在西安的一次小学数学教师培训会上听了华老师的一节数学课,感受颇深。当时就在想什么时候能成为像华老师这样的专家,把数学课上的出神入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这次有幸加入鄢帮会区级学带工作坊,鄢老师让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读华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书的封皮上写着:“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重要。只有找准问题,才能做正确的事。找准问题,实际上是要在无疑处有疑,要突破思维定式,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正如这句话所说,华老师这本书正是指引我在数学的课堂上做正确的事。

《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展示了华老师的12节数学课,以及与这些课有关的课堂教学实录、课前慎思、课后反思与专家评价。每一节课看着看着情不自禁的就走进了华老师精彩的课堂,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学生是真正的探究者、发现者,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发现方法,在尝试中形成技能,在潜移默化之中掌握方法,就像春风细雨,润物无声。华老师每一节课都能够把学生推到教学的核心地位,“让学生像呼吸一样自由。”

看了华老师这本书有这样一个问题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呢?不正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学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幸福。华老师的数学课,学生兴奋,有激情,思维活跃,有创见。教学中体现着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验,注重学生的自主讨论和活动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不就是一节成功的课吗?一节真正的好课吗?回过头再看看我的数学课堂,经常都是我一个人的独演,孩子们经常都是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总是在批评学生和命令学生的状态中结束自己的课堂,华老师课堂上的“欢声笑语”也只是偶尔出现那么一两次,我这样的课和一节好课真的是相差甚远。

学校是放飞梦想的剧场,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而学校正是给学生提供一个使得学习像呼吸一样子自由的场所,我们教师正是把学生的学习掌控在自己的手里。那么如何才能像华老师说的那样,让教学像清溪那样欢畅地流畅,像登山一样拾级而上,去高峰欣赏更阔大的美景,这才需要真正的智慧。教学是有生命力的,教学的生命力不是“复制”而是“刷新”。这是华应龙老师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多年来矢志不渝的追求。其实,这也正是新课程对广大教师的要求,也正是我们教师应该给自己提的要求。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把学习当做每日必干的事,把每一节课都当做不可重复的表演去排练,可能我的教育生涯永远不可能达到像华老师的境界,但我可以执有像华老师的工作激情和工作热情,去面对我的每一节课每一位学生。

《读《我这样教数学》有感4篇[本文共390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