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新型金融业发展调查报告

时间:2023-12-29 14:36:46
新型金融业发展调查报告[本文共7361字]

铜梁区新型金融业发展调查报告

新型金融业务主要是指由互联网金融衍生的或者是借鉴互联网模式从事金融业务并以实体门店形式向所在地区开展金融业务的公司。总体上看,新型金融业是与传统金融业相对而言的一类产业,涵盖创新性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试行)《重庆市新型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法》(渝统办发﹝2011﹞111号)重庆市新型金融业可以划分为三大类机构:一是八类非银行新型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信托公司、风险投资企业、私募股权投资企业、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二是七个金融要素市场:药品交易所、农畜产品交易所、农村土地交易所、股权转让中心、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航运交易所、金融资产交易所;三是四类金融结算业态:以惠普、宏碁为代表的加工贸易离岸金融结算中心、以美国贝宝(PayPal)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国际结算中心,电子票据交易结算,以及银行间业务结算和清算。

一、铜梁区新型金融业发展现状

2016年,重庆市铜梁区金融工作办公室印发《促进金融业发展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大力支持发展新型金融业,并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财政支持和社会资源支持。此后,铜梁区新型金融业得以发展起来。但是从具体的发展看,在数量方面,呈现储不同程度的波动。

(一)关联公司经营数据呈现出明显的波动变化

一是财务关联业务公司的自产变化幅度较大,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017年,铜梁区的新型金融业务关联公司的总资产绝对值为37.74亿元,2018年达到最高峰值,为41.83亿元,但是随后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下降趋势,到了2021年,仅有19.47亿。整体资产质量和水平呈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2017年,全区共计有新型金融业企业12家,其中,资产规模最大的为重庆瑞领四联新能源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达到11.33亿元,规模最小的为重庆聚兴城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仅有0.93亿元。各个企业的资产规模差异巨大,对于实现铜梁区新型金融产业的良性发展,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新型金融市场主要被一些大型企业占据。2018年与2017年相比,新型金融业并未得到显著的发展,除了新增一家企业外,还有两家企业倒闭,分别是重庆龙茂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企业和重庆瀚龙西证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企业,存活时间不足2年。在资产规模、负债情况、营业收入和业务量方面,各个企业与2017年差异不大,仍然是重庆瑞领四联新能源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资产最高,并增长至12.01亿元,负债规模最大的企业则增加至2.17亿元,所有企业整体负债有所增加。在营业收入和业务量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2019年,重庆和远明台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宣布破产倒闭,新型金融业关联公司数量下降到10家,资产、营业收入、业务量与2017和2018年相比,整体下降。2020年,资产规模最大的重庆瑞领四联新能源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宣布倒闭,新型金融业关联公司数量下降到9家。但是,与此同时,相关的市场并未被瓜分,金融业务数量、营业额以及营业收入,并未得到显著提升。

二是负债规模不断的上升,利润水平不断的下降。在负债方面,2017年总负债规模为2.77亿元,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呈现出波动,负债规模基本稳定在2.62到3.34亿之间。但是与此同时,营业收入和利润率却在不断的下降。营业收入从2017年的2.07亿元下降到0.71亿元,利润则从1,07亿元下降到0.41亿元。在资产锐减的情况下,负债反而较为稳定,说明债务均值显著提升,压力不断增加。

三是自产增速较为缓慢,整体处于较低的状态。从增速情况看,资产、营业收入、利润等整体呈现出负增长的态势,负债在2020年增速达到25.36%。说明其目前的资产结构、营业收入、利润的锐减,对于其负债的影响并不大,负债均值呈现出增长趋势,压力较大。

图1 铜梁区2018-2021主要指标增速(%)

(二)在重庆市范围内小贷公司的数量和规模处于较低水平

一是与重庆市其他地区相比,小贷公司的数量较少,并且出现了下滑。小贷公司数量是新型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可以反映出当地的金融市场活力和创新力。铜梁区2017年的小贷公司数量为12家,随后2018年因为政策的原因,出现上涨,但是随后不断的下降,2021年仅有9家,减少了四分之一,下降较为明显。通过将铜梁区与重庆市其他区级单位的对比,也可以看出,重庆市所有区域的小额信贷公司数据,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波动,但是总体而言,较为稳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铜梁区的角度看,其小额信贷公司的数量一直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与渝中区、渝北区、江北区等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加大的差距。尤其是与小额信贷公司数量最多的渝北区相比,差值基本维持在10倍以上。与小额信贷公司数量最少的潼南区、长寿区等地区相比,优势也并不明显。连续5年,铜梁区的小额信贷公司维持在9-12个之间,仍然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二是与重庆市其他地区相比,小贷公司资产规模较小,并且下降十分明。小额信贷公司资产规模情况,可以反映出区域内对于新型金融的吸引力情况。铜梁区的小贷公司自产规模2017年为37.75亿元,但是到了2021年,仅有18.47亿元,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其最近几年对于小额信贷市场的支持力度存在严重的不足,无法满足小额信贷公司发展的需求。在与江北、渝北以及北碚等区域的对比当中可以看出,铜梁区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结合小额信贷公司的数量和规模,铜梁区的小额信贷公司的平均资产比例在重庆市处于后端,而且一些小额信贷公司数量不及或者相差不多的地区,公司资产规模相对铜梁区,也高出较多水平。在资产规模的下降比例方面,铜梁区从2017到2021年,几乎下降了80%以上,降幅较快。说明目前铜梁区小额信贷公司的发展环境以及对应的营商环境,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

三是与重庆市其他地区相比,小贷公司营业收入不断的下降,且下降范围处于高位。营业收入可以反映出小额信贷公司的发展水平和运营能力。铜梁区的小额信贷公司的营业收入,从2017年到2021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017年营业收入为2.02亿元,而2021年仅有0.7亿元,下降了接近200%,虽然其他部分区域也存在下降,但是一些金融大区,比如渝北区、渝中区、江北区却呈现出较快的增长。铜梁区的小额信贷公司营业收入动力不足,其主要原因在于现阶段的市场运作和金融调节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信贷业务的有序调整。结合小额信贷公司的数量,从平均营业收入看,重庆市小额信贷的创收能力整体较强,铜梁区由于小额信贷公司数量较少,市场发展不健全,因此,在这一方面,相对较为落后。

四是与重庆市其他地区相比,小贷公司营业利润较低,且利润水平不断的下降 ……此处隐藏2178个字……更好的实现引入和拓展,对标江北区、涪陵区等发展较好的区域,从改变小额信贷公司的基本约束问题入手,系统化调整,增加小额信贷公司的数量。《铜梁区新型金融业务资金管理规范》需要对新型金融发展中的资金使用、监督以及流向等动态监督机制进行设计,明确具体的资金配置路径和方法。《铜梁区新型金融业务财务绩效评价制度》需要积极的邀请铜梁区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参与其中,划分不同的部门职能范围,明确责任机制,将新型金融业务绩效作为管理部门考核的标准,进行系统化考核。

二是在顶层设计方面。一是加强新型金融统计监测体系的基础研究。将新型金融业统计纳入到统一的金融业统计监测框架中。新型金融业是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秉着“应统尽统”的原则,应该纳入金融业常规统计中。构建新型金融业统计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既要有反映新型金融业总量、增速以及结构的一般性指标,又要针对不同金融业态设计专门指标。最后,构建与宏观经济和金融发展协调适应的新型金融统计分析和数据预警框架。二是分类统筹制定金融统计制度。出台《新型金融业统计分类》,针对地方新型金融机构特点分类施策,建立和完善差异化的金融统计制度,将地方新型金融等类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统计范畴。三是在资金的利用方面,严格控制具体的流向,监督各个企业新型金融投入资金的应用情况,避免出现扰乱市场的行为。同时,引导企业或者是相关机构,参与到一些收益率高的PPP项目或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当中,亦或是通过政府采购,保证资金的有序应用。

(二)加强政府监管机制,制定新型金融业统计监测标准化流程

一是需要成立专门的新型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是组织。由区政府牵头、银监会、保监会、工商部门、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等相关人员参与。负责对铜梁区内开展的新型金融业务的具体执行情况进行管理,对于违规、违法开展金融业务的企业,给予惩戒。同时,建立各个部门的联动机制,通过每周定期的联席会议、碰头会议等,制定出针对性的市场管理措施和监督措施,并按照相关的规定,执行和落实。

二是研究制定新型金融业统计监测标准化流程。设计新型金融业的统计监测框架,采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实现统计监测流程的标准化,切实减轻报数企业负担,提升统计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以此保证金融统计数据的客观性、真实性以及权威性,为全面构建新型金融业统计体系提供坚实的现实基础。

三是加强对新型金融统计全过程监管。从源头上保证各种数据的真实与准确,将审核工作覆盖各个数据产出环节,最大限度避免各种原生性错误和人为性错误,切实保障新型金融业统计的有效性。制定金融统计工作实施方案和绩效考核办法,明确责任分工、时间节点和绩效评价。鼓励新型金融机构加强内部数据治理,建设高效便利的高质量数据管理体系。

四是完善新型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法。首先,进一步明确铜梁区新型金融业核算范围,加强新型金融业企业名录库建设,实现应统尽统。其次,研究并改进新型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法,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采取收入法对新型金融业增加值进行核算。

五是提高统计分析能力。首先,加强金融统计数据的横向、纵向以及关联分析,及时了解和掌握新型金融业运行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时期经济金融运行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统计数据运行规律和变化原因,并做出科学预警预判。其次,提高金融统计数据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采取线上线下培训讲座、交流研修等多种方式,厘清理论概念、强化业务基础、拓宽经济视野,建立金融大数据思维,不断提升金融统计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三)加强政府规划,做好金融业的新布局

一是积极的联系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其他大型金融机构,循序渐进的进行市场拓展,与重庆市政府、铜梁区政策出台的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在一起,推动在农村地区、农业行业的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的发展。鼓励农村地区的企业,主动的参与到新型金融业务当中,利用互联网平台,主动投资或者融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其次,在产业方面,在保证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同时,联合相关公司,支持互联网理财、众筹、互联网基金、互联网证券的发展。加大宣传,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提高互联网金融的使用意识。

二是采用部门调查获取相关数据。我国政府统计数据来源于政府统计部门和部门统计,二者共同形成统计的全部数据,并共同组成政府统计。部门统计及时向政府统计部门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行政记录资料和经济核算所需的资料,政府统计部门及时向部门统计提供统计资料,为政府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避免重复调查。鉴于地方新型金融行业的专业性及复杂性,建议铜梁区新型金融业由部门统计调查获得统计数据,统计部门为铜梁区新型金融主管单位及相关单位,统计调查工作经费纳入铜梁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统计部门对地方新型金融行业业务活动的情况和资料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提供统计信息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信息交流与共享,进行金融统计管理和监督等活动。

三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鼓励行业协会配合统计部门和地方新型金融主管单位,对新型金融行业业务活动情况和资料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和相关职能部门可为行业协会提供统计信息和统计咨询意见,实现信息交流与共享。

(四)加强金融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挥政府专项整治作用

一是铜梁区政府需求加强协调,建立“网格化”产业链体系,将新型金融业务与居民消费、工业生产、社会服务等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联动机制。首先,构筑新型金融服务平台,设置线上APP以及线下服务点,保证小额信贷公司、银行、保险企业、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投融资企业、中小有贷款需求企业的信息共享和互通。其次,政府可以组织相关企业、组织等,成立“铜梁区新型金融产业发展联合会”,制定章程,对相关的新型金融业务信息进行发布。同时,积极的组织线下获得,加强宣传,增强区域居民的互联网金融意识,吸引更多的资金参与其中,保证新型金融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继续推进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探索网贷专班的常态化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专班瘦身,保留部分核心成员,同时考虑更加弹性的工作机制。多措并举加快资产兑付。推动征信对接、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介入处置等工作,持续提升平台清偿率和退返效率。探索构建风险防范长效机制。持续深入推进居民金融素养提升工程在试点街道的落地,全力打造成精品工程,择时推广至全区。

三是精准处置,抓实私募和投资公司风险防范和市场出清。严控增量风险。进一步完善联合评审机制,强化联合评审与中基协登记备案的有序衔接,建立完善市场监管、金融监管等部门私募基金相关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形成私募基金地方全链条管理模式。消化存量风险。用好铜梁区加强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措施,按照分类处置原则,及时疏导排查一批“僵尸企业”,将长期失联僵尸企业纳入工商异常名录,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督促违规机构通过整改规范、适用独立清退等方式化解风险,推动不正常经营机构市场出清。强化风险监测。依托居民金融素养提升工程和党建活动,做好投资者宣传教育工作,坚决打破刚兑预期,警惕非法集资,维护行业正常秩序。畅通举报渠道。探索通过好人举手平台或其他信息平台,探索建立“吹哨人”机制,鼓励行业机构和投资者主动举报提供有效线索存证。

《新型金融业发展调查报告[本文共736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