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黔西观音洞文化”揭开贵州史前文化帷幕

时间:2024-05-16 02:18:45
“黔西观音洞文化”揭开贵州史前文化帷幕[本文共1200字]

“黔西观音洞文化”揭开贵州史前文化帷幕

“史前文化”是一部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它仿佛是一座巨大的无字碑,碑上虽然没有镌刻文字,但那点点斑痕,却依稀可见人类童年时代的足迹。黔西观音洞是人类早期活动的遗址,在未发掘以前,贵州史前的历史是一片空白,1964年,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试掘了黔西观音洞遗址后,才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了极其邈远的太古,使贵州的历史线索向前延伸了24万年,从此告别了“不毛之地”的记忆,揭开了贵州史前文化帷幕,开启了贵州史前文化的第一乐章。

“观音洞文化”遗址位于贵州省黔西县观音洞镇(原沙井乡)观音洞村,距县城三十公里,遗址坐落在一个南北长约700米,东西宽约500米的封闭洼地的边缘。这是一个裂隙形洞穴,面积约1000平方米,其洞系石灰岩构成,洞口标高为1450米,洞口高出洼地底部约15米,分为主洞和南北两个支洞,主洞长9米,宽2~4米,支洞长5米,宽1~2米。洞穴堆积厚达9米,分为上、下两部分,延续时代约从距今20万年至4万年左右。在1964—1973年间,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贵州省博物馆等单位先后进行四次大规模的发掘,共出土4000余件石器和20多种哺乳动物化石。石器质料以燧石为主,并有一些硅质灰岩和火成岩。石器制作方法多为锤击法,兼用碰砧法。石制品分为石核、石片、石器三大类,石器种类有砍砸器、尖状器、雕刻器、刮削器和石锥等,其中以刮削器居多,约占出土石器的百分之八十。伴随出土的动物化石有柯氏熊、大熊猫、最后鬣狗、嵌齿象、贵州剑齿象、似东方剑齿象、巨獏、中国犀等,它们当中有8种动物已经灭绝,根据这些动物遗骸,地质学家们判断正处在地壳演变的“更新世中晚期”,是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址。遗憾的是,在这里并没有发现古人类化石。古人不知何处去,文化依旧闪光芒。考古学家根据这些丰富的文化遗物,把它命名为“黔西观音洞文化”。

观音洞文化遗址的发掘,展示了贵州远古时期的开发情景,为研究我国古人类的活动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裴文中先生认为,它的文化面貌独特,“对于研究我国旧石器的起源和发展,研究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活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以白寿彝先生为总编的《中国通史》,对黔西观音洞文化有几句很有分量的话。其一是说:“在我国南方,属于更新世中期的遗址,首推贵州黔西观音洞。”其二是说:观音洞石器“加工之细致和方法之多样,为同期各地石器之冠。”这几句中肯的评语,充分体现了黔西观音洞文化在南方和中国的重要地位和科学价值。《中国通史》把我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分为三种类型或三个古文化区:第一个文化区是以山西的西侯度和河文化为代表,第二个文化区是以北京周口店为代表,第三个文化区则以贵州黔西观音洞为代表。这就是说,在中华大地上,文化起源是"多元"的,早期的人类分别在不同地区创造文化,以后才渐渐合“多元”为“一体”,黔西观音洞文化就是这“多元”中的“一元”。

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副理事长史继忠老先生作客“多彩贵州”博客时说,正是这个原因,人们在谈论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时,常说"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也正是这个原因2001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公布黔西观音洞文化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入"国保档案"。这是贵州“史前文化”的“第一乐章”,是贵州悠久文化的源头,在此之后,古人类在贵州这块土地上的活动更广,创造更多,已发现的古人类、古文化遗址将近百处,在全国占有重要一席。

《“黔西观音洞文化”揭开贵州史前文化帷幕[本文共12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